前往一個陌生的國度自助,是刺激,是新奇。
把自己放進一個不熟的環境,體驗人文、欣賞異地風景。
過程中,有拌嘴、有爭吵,然後又調整和好。
總是害怕自己在安逸的環境太久,會變煮熟的青蛙。
世界那麼大,於是和胖胖決定趁著沒有孩子,闖闖世界、開開眼界。
去年在紐西蘭北島自助時,與表姊聊著:去過那麼多國家,印象最深刻是哪個國家?
表姊推薦義大利和紐西蘭南島,因為這兩個地方從北到南,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。
於是,我們心動了。
蜜月就去義大利,年假就來紐西蘭南島。
花完銀子再存即有,回憶和歲月可是不等人的,人生匆匆,總是得為自己活一些。
中間轉程新加坡、雪梨。
我喜歡雪梨這個翻法,有些可愛有些浪漫,大陸翻譯悉尼,音近,但卻變得一點都不親近了。
喜歡這張與妹妹的合照。
我們總是天南地北聊著心事,妹妹跟著一起旅行,這是件好棒的事,每天早上討論要穿什麼;逛超市時,兩人常常意猶未盡的買著;紐西蘭的浴室裡,常有飛蛾飛來飛去,我們兩個害怕的作伴一起洗,一起尖叫,然後叫完又笑個不停。
我好喜歡我的妹妹。
旅行轉機時,總是會恍神,必須得承認,坐飛機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片段,每次都覺得好辛苦。
找著登機時間和登機口時,也不知為何要嘴開開,整理照片時,覺得好逗趣啊!剎那就被拍了下來。
拖著行李,背起背包,旅行讓我們湊在一塊。
旅行的途中,聊著彼此的生活,圈圈開始有了交集。
剛下飛機的瞬間,夏天的紐西蘭怎麼也這麼冷。
後面幾天的天氣更讓我們吃驚,短短十幾天好像經歷了四季。
吃著臺灣帶來的餅乾,配著飯店的熱可可。
鹽酥雞、雞排都成了癡想,甚至連僅有的一家麥當勞也在消毒中,原來,我們太習慣了臺灣的便利性,紐西蘭,帶我們回到最簡單的生活。
旅行第一天,我們悶在車裡悶了一天,因為雨下了一整天。
一開始,我們總想著:等下就會放晴。我覺得雨勢有比較小了。
但是,雨還...是...一直下。
我們安慰著彼此:雨中的風景也不錯。
其實,一點也不好。我們要的是藍天、陽光。
旅行跟人生一樣,有時就是未盡完美,總是要試著接受它。
看見超市我們就會瘋狂補貨,買著每晚的晚餐、早餐備料、宵夜牛排和紅酒。
因為地幅廣大,當地人的推車中總是滿滿的麵包、紅酒、起司和肉類。
旅行,讓我們知道原來不是走出巷口就會有全聯和7-11。
買了一堆調味料,一切從零開始。
紐西蘭的火爐是電磁爐,不是瓦斯爐,火候不適合快炒,平底鍋只適合煎牛排和煎蛋,炒青菜要炒好久。
紐西蘭的蒜頭很生,蔥、蒜、辣椒好貴,這裡買不到蒜。
好多好多跟台灣差異很多,但是旅行中,我們慢慢習慣了。
最簡單的早餐就是吐司夾蛋或塗果醬,我們整整吃了十幾天這樣的早餐。
每天都因為新創造了一樣菜色而佩服自己。
研究出煎牛排最適合的火候而樂不可支。
找到煎蛋不沾鍋的方法而歡呼。
旅行中,我們學會和自己挑戰和不斷學習,讓自己不餓死。
還有,分工合作。
擺上桌墊、放上湯碗和盤子、一頓飯倒也有模有樣。
原來,煎牛排要上色,要外焦內半熟,配上海鹽,口感才會鮮嫩,佐以紅酒的酸甜,香氣會在口中散開,再成另一種口感。
回到臺灣,我們也開始動手做。
到餐廳吃飯,也會研究著菜餚配菜和作法、牛肉的熟度,
透過旅行,我們開始注意到生活的小細節。
溼冷的夜晚,在暖爐內放入松果、沾些油液,報紙點火,批哩啪拉作響起來,屋內,暖和了起來。
電影中的暖爐,變成真實,那種感覺很奇妙。
旅行,不僅帶來文化上的衝擊,也帶來生活上的震撼。
我們自以為是的世界規則,在另一個國度完全不適用。
好友曾分享:旅行時,看不同的風景。不旅行時,用在旅行時學會的不同角度看生活中的風景。
旅行是一時,面對現實的勇氣、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才是首要。
若把每個時段都當成一段旅行,即使下雨了,心境是不是也會不一樣呢?
其實生活就是旅行,慢慢體驗,然後改變。
旅行是一時,面對現實的勇氣、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才是首要。
若把每個時段都當成一段旅行,即使下雨了,心境是不是也會不一樣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